Saturday, March 10, 2012

南方都市報(全國版): 最好的懷念,不是哀嘆失去

2012-03-10
Re-imagine Leslie Cheung
浮想聯翩張國榮音樂會
●時間:3月1日
●地點:香港灣仔會展
用一場演唱會紀念張國榮並不難,用鼎盛群星紀念張國榮也不難,發行集體翻唱唱片更是垂手可得。環球這一場浮想聯翩張國榮演唱會,在張國榮逝世後的這麼多年之中,並沒有萬人空巷的氣質。這其中有很多原因,就好像張國榮在環球的後期作品一樣,散落在星空里。
策劃人林夕和梁榮駿以“後張國榮時代”為旨,想要拉出不同的角度。張國榮的去世在多數大中華地區的聽衆眼裡,已經被解讀為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標誌。近十年流行文化翻炒的,是他八十年代的這個重要標簽和其不可取代的集體回憶共鳴。這樣對他來說,有些不公平。或者甩掉公平這種較尖銳的測量法,他的作品一部分被無限抬高,另一部分自然就被極度忽視。林夕和梁榮駿恰恰是被忽視那一札記事中,最重要的經手和見證人。因此注定這樣的演出有一些冷調。不是人人流淚的衷曲,又有VIP信用卡用戶才可以入場的限制,演唱會就不是大衆商品,首先討好的是自己。
“後張國榮時代”如何界定?林夕和梁榮駿交出的答案合情合理。他們用張國榮九十年代中期加入滾石後曲風的轉折為界,選擇了大批“三人世界”的宣傳品,加上環球自身擁有的大量港樂明星,讓這種風格更清晰,也更與時俱進。因此,從《紅》、《怨男》這樣風騷入骨的滾石系列,到《同道中人》、《夢死醉生》這樣的環球遺珠,再加上滾石和環球時期的代表作《追》和《我》等,就構成了整晚的曲目表。
演唱會陣容不算絕對頂尖,也是一時之選。表演者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曾經和張國榮有所交集的同輩及前輩人物,一類是現時港樂的中堅力量,再一類是環球近來簽下不久稍後會力捧的新人。以這樣老中青的搭配出場,林夕和梁榮駿卻絲毫不玩懷舊,以作品出發,大玩花樣。一開場的《陪你倒數》由當晚最資深的歌手林子祥上陣,卻改掉了原版的迷離,代之以優雅的拉丁風,優劣暫不提,卻輕易聽出是林近年來屢試不爽的發燒混搭風。中段劉美君的《左右手》和後段錄播林憶蓮的《路過蜻蜓》也都體現的是各自近年音樂路上的心得,尤以《路過蜻蜓》最為突出,林憶蓮將這首歌演化為自己這兩年鐘情的另類流行風之餘,聽衆卻並沒有聽到任何牽強附會,只不過讓一首佳作變成另一首佳作,主創與演唱人功力值得嘉許。而另一位性格人物黃耀明選唱的是自己和張國榮的合作曲,表演水準高,卻沒有新意,在當晚顯得有些太從善如流。
中堅力量陳奕迅,莫文蔚,李克勤和陳慧琳等人將整晚的演出水準維持在賞心悅目之處。之所以將他們歸為一類,大概因為他們的演出方式多少類似。無論是現場演出還是錄製播出,都乘著低調的全新編曲,以從容但個人化的演唱功力將歌曲化為己有。無論是《最冷一天》,《小明星》還是《夢到內河》,編曲默默地貼近歌手風貌,卻也在張國榮的光芒下毫不失禮。借歌還魂的Sw ing用成員Eric K owk作曲的《侯斯頓之戀》為他們的音樂才華正名,讓這首遺珠變成唱片《電》的餘音。車婉婉近來大型演出機會不少,毫無怯場情緒,且無愧當年新秀選拔的冠軍頭銜,那樣一首非張國榮莫屬的《夢死醉生》她也絕不欺場,還滿懷著敬意。相比之下,2000年以後走紅的歌手就表現有喜有憂,不太穩定。也有不自禁的驚喜。網絡躥紅的Robynn and Kendy獲得環球賞識,這次加入巨星雲集的演唱會,將自己的風格大膽展示出來,《同道中人》讓她們演繹得清新又可人,是值得為港樂新力量拍手叫好的環節。鐘氏兄弟把《沒有人》唱成藍調,加上一把靈氣逼人的口琴,似幻似真。
不錯,精彩紛呈。可也悵然若失。林夕曾不止一次強調自己後悔當初給張國榮的歌詞太過消極,近年轉說佛理,大約意在度人。但當你走進浮想聯翩張國榮這樣的空間里,再聽到這些沒能在市場上風起雲涌的小品作,卻發現那種“及時行樂”的心情是那麼自然。相比眼下那些勸慰人要“笑著吃苦”的禪意,還真難以分辨到底何者更讓人寬慰。梁榮駿將自己的作品再重新包裝之後奉上舞台,很多新人卻衣不稱身,駕馭不來。很多美好的瞬間他處理得老到,卻不計較噱頭和包裝,恐怕在年輕一輩的聽衆那裡無法討好,又讓人憂心忡忡。
更多的,是人們對香港樂壇的五味雜陳。寶刀從來不老,在這一晚絕對是真話,可惜的是,他們所能利用的,已經不是眼下音樂圈最頂尖的資源,唯有在這樣的紀念項目上,他們才能獲得最多掌聲,在年輕消費群主導的市場上,他們無論是先鋒還是守成都難以討好,也真唯有討好自己。中堅力量們值得信賴,可也在現狀的左右之下束縛纏身。李克勤的演出極具水準,《夢到內河》能唱出他自己的優雅絕對不容易,可回顧他近年來的專輯唱片,是誰讓一位演繹能力並不差的歌手在生命力如此短暫的流行歌曲里打轉?陳奕迅的演唱仍有靈氣,又是誰讓他不得不在企劃方式上不斷尋求亮點,不斷追求演出商業價值,而遠離了那些極有深意的作品?陳慧琳的《春夏秋冬》證實自己絕非花瓶,可她的音樂能量似乎在十年前就已經讓其他製作人耗盡。莫文蔚一直持續在評論界得寵,可她的班底並不能完全發揮她的能力。如果某一個歌手有這樣不平衡的狀況,可以是命數,但大批歌手有這樣的際遇,絕對不是佳音。
聽到十年前的佳作煥發出新的生命,是最好的懷念。同時免不了地多心,在這些舊歌大部分優秀過新歌的年代,很多年輕歌手演唱張國榮的遺珠,哪怕演繹有差池,也遠遠好過這些人自己的代表作。不論是什麼原因,懷念不只是單純的懷念,重新發現一個歌手的某一個側面,重新發現一些塵封的作品,都不如參透這些作品,讓音樂的生命力轉生。浮想聯翩如果只能討好自己,流行音樂就不再流行。懷念張國榮如果只能哀嘆失去,那懷念就變成了逃避。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