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17, 2010

上海電視《阿娘的麵》


上海電視2010年1B期訪問記者原稿《阿娘的麵》(刊出後題目改為《多點愛戀給上海》)
posted by 墨墨 (憶蓮盛放)

因為網易貼圖有大小限制,所以《上海電視》訪問墨墨貼上的掃描圖大家看不清字,網上又搜不到電子版,故此我直接問記者甘鵬要來了他的原稿,貼給大家,題目和部分文字和最終發行的版本有些些不同:

阿娘的麵

記者/甘鵬 攝影/唐穎

說來慚愧,在上海生活了許多年,是看了林憶蓮的《上海回味》才知道了阿娘麵館。

按照書上的地址尋過去,在書中門牌的隔壁幾號,找到一家比書中描述要頗寬敞的店面,名曰“阿娘麵館”,點了一碗大排麵,吃得很有滿足感。和林憶蓮採訪時聊起這件事,說起搬遷且擴張後的阿娘麵館,林憶蓮忽爾說道:“你知道麼,我聽說,阿娘她去世了。”

真是個讓人難過的消息,然後,林憶蓮又說,“我想,我可能不會再去吃阿娘麵了。”

這話聽得讓人大驚,問之為什麼。她說:“食物有時候不止是食物,有人和人的情感在其中。就好像上海這個城市對我來說,它不是一個居住的地方這麼簡單,它曾經給過我家的感覺……當初去阿娘麵館,吃的是阿娘親手下的麵,有那份家人似的情感在,現在人也不在了,這情感不見了,我不想去吃了。”

簡單一碗麵,都能說出這麼讓人感懷的一段話。這樣的女子唱歌,讓幾代人,男男女女,為她的歌聲垂淚,也就不難理解了吧。

只是,如果類推,阿娘去世了,便不去現在的阿娘麵館。那麼,曾經的那個“家”散了,上海這個城市,對她來說,是不是也缺少了停留的意義?

這樣想,真是有點遺憾。

所以,喜歡林憶蓮的人,大年初六,2月19日晚,在上海大舞台,她即將舉辦的個唱上,給她最大的掌聲和鼓舞,讓她對這個城市多一份愛與留戀,哪怕只是那麼一點點,也是好的。

林憶蓮:愛金庸,不迷張愛玲

求新求變不落人後

上一場的上海演唱會,記者曾在台下觀摩,看得盡興,聽得感動。

問在舞台上的林憶蓮,自己最難忘的畫面和橋段,她略沉思,回答:“是《玫瑰香》與《屬於我》的串燒。演唱的時候配合著上海城市的畫面,那是專門給上海的歌迷設計的。”

“這一次演唱會中,《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我個人傾向做成搖滾版。”她睜著小小的眼睛,這樣說著,眼神裡透出的卻是不允質疑的堅持,演出中的那份俐落精彩,已經能夠預想。

上一場上海個唱林憶蓮還特別介紹了自己的髮型師,她說:“他是從我19歲就跟我合作的人。”這顯出林憶蓮的念舊。她承認:“我確實念舊,身邊合作的人多是合作了多年的人。倫永亮是我86年開始合作,髮型師從我19歲幫我做頭髮。但是——這不代表大家都是原地踏步,每個人都要跟上快的腳步,我們一起在成長。”

一直以來,林憶蓮都是一個求新求變的人,唱都市女人心,卻不會只停留在她出道的80年代或走紅的90年代。人心變了,歌也變遷,時尚改了,她不會落伍。入時的表演,前衛的歌舞,林憶蓮絕不會允許自己落在紅在當下的新人歌手之後。

首首歌曲娓娓道來

還記得當時唱《當愛已成往事》的時候,發生了萬人大合唱,問林憶蓮本人什麼感覺。她當然知道大家對於這首曾為她帶來一段感情一段婚姻的特別的歌曲,背後的預想,她說:“其實,一段感情走過去後,沒有太深的感覺。只不過,在那個當下,當許多人和你一起唱這歌曲,大家一起分享類似的感受,彷彿我們一起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事情,那種感覺是震撼的。”

同樣的,還有一首特別的《鏗鏘玫瑰》,那是李宗盛與她在婚姻圍城中寫出的歌,“那女孩早熟像一朵玫瑰……”他後來告訴外界,靈感完全來自於林憶蓮本人。

問當事人,可是這樣覺得?真是她的寫照?

林憶蓮說:“歌曲的靈感,不止是來自歌手本人,還有歌曲本身的感覺。本來的曲子就是鄉村搖滾,有故事性,寫出硬朗一面也是自然的。那歌並不是100%的我。”

話是這麼說,但接著問林憶蓮如雲好歌中,心境最接近她理解中的自己的歌曲。為此認真思索了兩分鐘後林憶蓮的答案還是:“《鏗鏘玫瑰》,想來想去,還是它最接近我。”

有趣的是,現在《鏗鏘玫瑰》不止是關於情愛的歌,也成了中國女足的另類代言歌,贏球輸球都唱它,林憶蓮笑說:“這可真好玩。”

雖見她有意回避將自己與那些悲觀歌曲扯上直接關系,但有一句歌詞不能不提“女人若沒人愛多可悲,就算有人聽我的歌會流淚”,來自《不必在乎我是誰》。每次聽林憶蓮唱起這一句,都會覺得她好可憐。林憶蓮聽這話直笑,笑而言:“其實這首歌曲啊,也是唱給你們男人的。一個忙碌的人,事業再成功,但是忽略了感情,總有落寞的時候。我想,沒有人不渴望被愛吧。”她又回憶,“想當初,我拿到歌曲的時候,二十多歲。當時就覺得,李宗盛太厲害了,我當時一聽只覺得,怎麼有人可以把歌這樣寫到了你的內心啊。”

——這是採訪裡林憶蓮第一次主動提到李宗盛,這個名字。很自然,很平淡。

比大家想像中硬朗多了

從結束的婚姻裡走出,離開暫居的上海北京,現在的林憶蓮居住在繁忙的香港。她形容自己的生活是:“健康加簡單。”做瑜珈,帶孩子,旅游,工作…… 最懷念關於上海的,林憶蓮說:“是家的感覺。”這“家”不止是和從前的丈夫,還有自己籍貫上海的父母。“我很小已經離開家庭去獨立生活,那兩年算是彌補了青春期和父母的相處。”在上海最愛到處吃喝,“腰比現在胖出一大圈。”

對於現在的上海,林憶蓮也道看不懂,“上海發展太快,我覺得跟不上。許多人喜歡這裡,喜歡這裡的紙醉金迷,它有一種媚惑感。”聽說本地的房價漲得飛快,林憶蓮用了一句比較上海式的表達,形容自己的感受,“嚇死特人了。”

很久以前看過林憶蓮的一篇專訪,印像深刻的是她說起居然想演農村片,林憶蓮解釋:“是因為當初和姚謙合作,他鼓勵我去拍電影,但我對演戲真沒太多信心。”若說是體驗不一樣的身份,身型嬌弱的林憶蓮,最想體驗的居然是“元首身邊的翻譯”和“戰地的記者”。

“從小覺得在元首身邊同聲傳譯非常厲害,很想知道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可翻譯到底只是傳達者,沒什麼主觀的情感,重視情感的林憶蓮,更想體驗戰地記者,“那是帶著使命感的工作,需要勇敢,信仰。其實對於戰爭的新聞我平時沒辦法很投入去看,我不理解人為了利益而互相屠殺,那麼執著。但是若作為戰地的記者,可以體驗到非常情況下的當地的生活,會有背後的故事,我想知道那一切。”

林憶蓮是一個滿身故事的人,是一個把簡單音符唱出了故事感的人。身為一個承載了這麼多的女人,她這載體自己到底是怎樣的?做這個採訪的酒店在常德路上,記者告訴她:“張愛玲故居就在隔壁。”她說:“哦,我不是她的迷,她的書我進不去。”這個名字裡有蓮的女子,果然有著蓮花一樣的清新不俗,她說, “我是金庸迷,其實我比你們想像的要硬朗多了。”

所以,雖是先迴避,林憶蓮後來還是不得不承認,《鏗鏘玫瑰》確是最接近她的歌。

————————————————————————————

另外,我從甘鵬處“偷”來了他訪問Sandy時和她的合影,與訪問的照片是同一套,未經他本人授權,和大家分享,想來他並不會介意吧。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1月16日东方电视台娱乐频道《陈蓉博客》

http://ent.joy.cn/video/10024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