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9, 2014

[歌迷文章] 林憶蓮《Re:Workz》:鐵桿歌迷的終極試煉場

2014-02-09 來源: 網易娛樂專稿
(文/墨墨)八、九十年代那班港星的鐵桿歌迷,大約都有些小小傲嬌,關於他們的偶像,他們手裡總有很多一般的、後來的、自我聲稱的粉絲無法參透的密碼,足夠拿來低調炫耀自己,拿來盡情嘲笑偽粉。比如林憶蓮。當有人說《至少還有你》經典的時候,當有人說《聽說愛情回來過》冷門的時候,當有人說林憶蓮言必稱李宗盛的時候,當有人說她竟然會跳舞的時候,當有人驚訝於《蓋亞》前衛的時候,當有人希望她上《我是歌手》的時候……鐵桿歌迷總在一邊偷偷笑著這些一般的、後來的、自我聲稱的粉絲的無知和淺薄。
可是當林憶蓮新專輯《Re:Workz》出來,連很多鐵桿歌迷都傻眼了——這張她翻唱自己九首過往作品加一首新歌的所謂粵語專輯,聲線一律低吟淺唱、飄忽不定,時不時出現不知有意無意的甩音、音飛的氣息不穩,甚至有她第一張專輯“小雞聲”的即視感;編曲基本是band sound,十首歌風格高度統一,沒有出位之作,聽到最後很容易疲倦打呼。以林憶蓮而言,“神唱功”基本已是全民共識,而近十年來她綿延不斷的巡迴演唱會上最大看點之一就是不斷對自己過去20多年作品面目全非的改造,而這些,在這張《Re:Workz》裡全無了蹤影,鐵桿歌迷驚詫之餘,這一次多有失去了理直氣壯斜睨眾生的資本的感覺。
當然鐵桿歌迷對於林憶蓮的熟悉,不消說完全可以勝過她的唱片公司、李宗盛和恭碩良,所以很容易排出一二三四點原因,比如上張《蓋亞》太過前衛影響了市場,這次要補回;比如《蓋亞》在台灣和內地被譽為“神專”卻在香港一個石子的浪花都沒拍起所以粵語專輯不能再貪玩;比如簽約了全球最大唱片公司不能再一張專輯任性做個三年五年;比如她上一次深陷愛河時也發行了生平最差的專輯《愛是唯一》這次又是熱戀病……
原因可以舉出更多,但結果只有一個:這次《Re:Workz》真的是鐵桿歌迷的終極試煉場了。除了以腦殘晚期的方式自我催眠隨後照單全收一途之外,更好的方式或許是把CD放進唱機,不帶預設和偏見地再多聽一遍。
既然是粵語專輯,出得來就是要照顧香港及華南地區受眾口味,從這個角度看選曲,《Re:Workz》絕對不是什麼“冷門”合輯或者“b-side之選”(當然對於只知道《灰色》《依然》的一般的、後來的、自我聲稱的粉絲就另當別論)。以《願》來說,至少有兩次我在紅館看林憶蓮的尾場演唱會,到了最後的歌迷點歌環節,身後的香港歌迷那可是真是撕心裂肺地喊著《願》。以這些其實在她香港演唱會上已經是必有曲目並且已經改編過多次的作品而言,如果再想rework,最好的方法也只有回歸“less”,反而可能獲得“more”的效果。此中最好的例子是《哭》,Live 07上《哭》裡的那聲“哭”被處理成跌宕起伏的多次轉音,贏得媒體評論和歌迷的一致叫好,按理這次《Re:Workz》完全可以如法炮製大秀美聲,可是新版本又回歸平實,為的是配合整個團隊一心打造的仿Sigur Ros之清冷極簡的北歐風,說服力極強。新版本的《下雨天》雖然還是林恭對唱,卻完全拋掉了MMXI演唱會版兩人火花四濺熱血噴張的荷爾蒙對唱,開始歲月靜好的細水長流居家日子,如果你仔細看過隨新專輯附送的DVD製作特輯裡恭碩良特別提到的錄製《下雨天》時的花絮,便可知“默契”乃是這張新專輯在製作上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製作《蓋亞》時常石磊那種刻意擺布每一個音符的方式就完全不可能出現在這張《Re:Workz》裡。例子好多,身為鐵桿歌迷,理當靜下心來仔細聆聽每一首歌,揣摩製作動機,體味其中深味,這才是一種真正的試煉。
也是因為,如果鐵桿歌迷再不了解她,怕是再也沒有其他人了解她了。太多人不了解她,說起來一樁樁一件件都是淚:新專輯連續兩個官方新聞稿都出現離譜錯誤,把“潘源良”錯成“潘良源”,把《點唱機》的詞作者誤成林振強;唱片設計用地氈面料做唱片托,令歌迷花近200元卻買了一對粘毛筒;公司為了堅持主打“發燒”救市又要遵循林憶蓮特別指出新專輯不是“發燒”碟的兩難,只能另路宣傳“限量首批德國壓碟”,但其實壓碟工廠德國Arvato 07線只是一條極普通的生產線,很多歐洲的唱片都在這條生產線上製出,所謂“靚聲”不過是在吸引那些盲目崇拜的發燒友掏錢,當然最離奇還是那個“100萬一集踢走XXX”的炒作…… 念及這些,面對《Re:Workz》,鐵桿歌迷或許應該再聽一遍,真的不好聽嗎?又或者你已被她淘汰?做出自己接受終極試煉的答案吧——不容易,但或許也不是那麼不容易。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