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2, 2016

【經典重溫】芬芳一輩子的情 林憶蓮《野花》25 周年

https://www.spill.hk/creativity/music/sandy-lam-wildflower-25th-anniversary/
2016年12月01日
問林憶蓮的最佳專輯是哪一張,十個有九個會答你《野花》。然而,這張 1991 年 12 月發表的經典,當年的銷量卻不算高。一方面因為這是林憶蓮最後一張由華納發行的專輯,轉會在即,宣傳自然較少;另一方面,第一主打〈再生戀〉的前衛曲風,以及專輯整體的高格調路線,實在走得太前,大眾一時間不能接受。但真正的經典會隨著時日有更鞏固的地位,《野花》相隔 25 年依然盛放,值得再次找來重溫。
小時候很留意樂壇頒獎典禮,那時候,勁歌金曲頒獎典禮的最受歡迎男女歌手獎項,是最具代表性的,備受各界注目。梅艷芳跟隨譚詠麟和張國榮宣佈不接受任何獎項後,最受歡迎女歌手這個獎幾乎已肯定是林憶蓮和葉蒨文之爭,雖然二人的唱片都有很高的銷量,但很多人形容林憶蓮的音樂「曲高和寡」,而葉蒨文的歌曲則十分親民,所以勝算更高;結果也不出所料,葉蒨文「接棒」,而遺憾地,林憶蓮爭了幾年都爭唔到,後來還殺出一個王菲,結果她便成為了其中一個從未奪得過「最受歡迎女歌手」的一線女歌手。
如果想起來,當然覺得無所謂,反正香港的樂壇頒獎典禮再無認受性,〈Chok〉得到「金曲金獎」後,就更加無人想理。不過,林憶蓮在 90 年代初的音樂成就,還是值得再次肯定,而《野花》作為她公認的其中一個藝術高峰,就更加應該在發表 25 周年的大日子,拿來重溫。
《野花》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地方,是專輯有十分完整的概念,每一首歌都以一種花來作比喻,可以說是延續了羅文 1981 年同樣以花為主題的《卉》(粵語流行曲最早期的概念專輯之一)的構思。《卉》全碟的歌曲以各種花奔為名,主題不定,《野花》則更強調花的特性,來描寫敢愛敢恨的都市女性,在愛情上的生活與想法,主題更為統一,手法上也較為內歛。
然而,《野花》的藝術價值能獲得一致認同,音樂和演繹部分更為舉足輕重。當中 Dick Lee 最為功不可沒,東方韻味的旋律,遇上西方的音樂風格如 R&B、Urban、Hip Hop 等,竟出奇地充滿化學作用,《野花》中的〈花之色〉、〈夜來香〉、〈薔薇之戀〉和〈再生戀〉可謂確立了整張專輯的格調,是真真正正的「都市節奏」(林憶蓮在 1988 至 1990 年推出的 3 張大碟名為「都市觸覺」,英文是 City Rhythm),其中〈再生戀〉融合越劇唱腔、電子節拍和二胡演奏的佈局,更是前衛破格,25 年後的今天再一次聆聽,仍沒有予人半點過時的感覺。如果你手執的是日本版,更會有一首 〈再生戀〉Remix 版作為 bonus track,是楊振龍、譚國政和 Patrick Delay 當年的得意之作,同樣是風格大熔爐,而且有很豐富多變的段落。
即使其餘歌曲有些相對上有較典型的流行曲式,但也能給人細水長流的感覺,不會流於庸俗和濫情。林憶蓮的歌唱技巧亦已到達出神入化的地方,那些氣聲、假音、轉音,完全揮灑自如,銷魂奪魄,〈沒有你還是愛你〉和〈Wildflower〉的高難度演繹更是令人目瞪口呆,時而婉約,時而奔放,感情細膩,試問香港有哪位女歌手有接近的功力?
很多人不知道那些並非以花為名的歌,究竟與花有甚麼關係,不是說有完整概念嗎?其實如果你擁有《野花》這張專輯,便會讀到短短的註解,更能理解歌詞的意思。很奇怪,網上似乎都找不到這些資料,與年青一輩都不買實體專輯有關嗎?
〈只要我活過哭過〉:野薑花
〈一輩子心情〉:風信子
〈花之色〉:荷花
〈夜來香〉:夜來香
〈薔薇之戀〉:薔薇
〈再生戀〉:牡丹
〈野花〉:野百合
〈沒有發生的愛情〉:曇花
〈沒有你還是愛你〉:紫丁香
〈Wildflower〉:野菊
這些花名不是亂編的,會以其外形、特性來比喻愛情的某些時刻、階段,正所謂女人如花,借來描寫女人心事最適合不過。譬如〈只要我活過哭過〉的野薑花代表了堅強、獨立,「不跌過未算飛過,不痛過未算哭過,哭聲之中找笑聲」。〈沒有發生的愛情〉的曇花比喻一剎那的美好在瞬間消逝,歌中講到主角與友人偶然碰上,「閒談本也尋常」,然而「在瞬間便遺忘」,但那個感覺是美好的,「說著笑著竟已戀上」,寫得很有畫面。周禮茂、林夕、周耀輝、林振強和潘源良這幾位詞人一同發功,又豈止我愛你你唔愛我咁簡單?
有些人說,《野花》的成功是因為幕前幕後的音樂人都處於他們的巔峰狀態,攜手炮製的專輯自然非常厲害。這一點我也很認同,更重要是他們當年都很年青,勇於嘗試新事物,敢去實驗,結果造就了一張絕色經典出來。年紀大了,人就愈保守,到老本不能再食才發現回頭太難。可喜是林憶蓮突破之心從沒有停下來,後來的《鏗鏘玫瑰》、《蓋亞》都讓人驚艷,未來的她還能繼續突破嗎?
緊貼最新資訊,請讚好 SPILL Facebook 專頁。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