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2, 2019

小寒專欄:關於《纖維》

聯合晚報 (新加坡) 專欄「小寒酸小寒」2019-06-30
在交稿之時,還不知道這首歌詞是否獲得“第30屆台灣金曲獎”最佳作詞。典禮是在6月29日於台北小巨蛋舉行。
說句真心話,若能獲得這個以華文文字為本的獎項,將會是一件美事,因為這意味著新加坡人的華文華語能力,是能在海外華人地區創出成績的。然而,能從3000多首報名的歌詞中被選中,並與李宗盛大哥、陳升老師、去年得獎人宋冬野、台灣立委林昶佐一起入圍,而且這也是我第三度入圍,也應滿足了。
不常和別人提起這首由林憶蓮演唱的《纖維》的創作背景。在這裡寫一寫,當做個記錄。
我大約是在19年前第一次接觸林憶蓮。當時我為她的《原來》專輯寫了六首詞,包括《紙飛機》和緬懷她去世的母親的《捨不得說再見》。這張專輯,為我打開了通往中文樂壇的大門,從此收到了更多的邀詞,我心存感激。但在《詞不達意》之後,我們就沒再合作了。
一直到大約三年前,林憶蓮給了我一個簡訊,說她收到了兩個來自於馬來西亞的19歲女生的試聽帶,問我能否替這首歌填上歌詞,我當然答應。只是當時的我有些不知如何著筆,因為旋律雖簡單輕盈,但聽完心裡卻沉重悲傷。我決定暫時不寫,為的就是“等”。
我所謂的“等”並無拖延之意,而是信任生命會在不久的將來“送”一些生活片段過來,也信任自己能捕捉到那一瞬間的“靈感”。憑經驗,這些靈感往往都是在戶外偷聽或觀察別人說話時捕獲。沒想到這次居然是在家裡,而且是在自己房間裡。
女兒她爹是一個愛踢被的人。我們家使用的是一條從宜家購買的便宜棉被。他每踢一次被,深褐色地板就多一層白色的纖維。我每一天都會一邊拖地,一邊抱怨,地板何時才不會有這層纖維出現。想到這裡,我突然愣住了。要是哪一天纖維沒有了,不就表示這個人也不在了?
想著想著,我悲從中來,我無法想像摯愛的家人們不在的那一天。於是我打開電腦,很快地就把副歌寫完,然後一邊擦地板,一邊在腦海裡預演著離別。就這樣,《纖維》的歌詞產生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