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蔡依林《Ugly Beauty》
2.陳奕迅《L.O.V.E.》
3.沼澤《爭鳴》
4.岑寧兒《Nothing is Under Control》
5.謝震廷《愛麗絲Where Are We Going? 》
6.艾怡良《垂直活著 水平留戀著》
7.小河《迴響》
8.林憶蓮《0》
9.李榮浩《耳朵》
10.Supper Moment《dal segno》
No.1 蔡依林《Ugly Beauty》
在《Ugly Beauty》裡,蔡依林終於放棄了角色扮演,重新回到了自己作為“蔡依林”這個身份上,從開場近似於《黑天鵝》的自我掙扎中,開始思考自我和外界的關係。從“霸凌與被霸凌”“美與醜”“消極與積極”“本我慾望的表達”“愛情觀念中的執念”“過去和未來”討論“自我”的意義,在最後的鏡中對話完成了與自己的和解。而在這場對話中,蔡依林面對的只有自己而已,在《Ugly Beauty》MV中,她重新面對甚至重演當年被抨擊的一個個黑歷史造型時,面對自我不再只是略顯空泛的口號,而成為了實質性的行為。對於關於女性的討論,從女性自我身份,到社會性,最後回歸到最基本的“人”本身。女性意識走到最後,就與“生理女性”無關,而成為了“珍視每一個人作為自我的價值”。這整個過程,蔡依林用了14張專輯,20年。
這樣的變化帶給專輯音樂性最大的一個意義,就是蔡依林在專輯裡擺脫了曾經角色扮演帶來的虛假感,從自身的情緒出發進行創作和演唱。與過去和解的蔡依林似乎再一次打通了曾經因為各種非議而僅僅關閉的與外界交流的情感通道,重新為她的聲音賦予了“人”的特質以及情感張力。而這正是專輯能夠打動人最重要的驅動力。 (小宇宙)
No.2 陳奕迅 eason and the duo band《L.O.V.E》
把這11首歌串聯起來,分明也就听懂了這樣一個band因何而來,他們共同鬼馬的破壞王個性,他們不求於發達世界工於心計甘願做自在小我的“蠢”人思想,他們想要把每一次巡演當作從現實生活中甦醒的“睡人”音樂理念,用這樣一張專輯來為自己喊一聲“我們萬歲”。但在寫作筆法上,又保持了統一的生活白描化的筆觸。陳奕迅的聲音則像是把這些片段與細節聚攏串聯有機融合的線索,讓這些精彩小品因為一個共同的主人公陳奕迅而變成了年度大劇。與歌壇的芸芸眾生相比,陳奕迅顯然屬於少數那些已經實現了歌唱自由的人,所以他完全可以用6年來做一件看似只為他人作嫁衣裳的事情,只“跟有情人做快樂事” ,既是對自我的一種挑戰,也是對後輩的一種提攜,一件看似“何樂而不為”的事情,也只有陳奕迅這樣極少數的人真正地“為”了,且“為”得漂亮。這又是《L.O.V.E》可能的另一層示範意義所在。 (盧世偉)
No.3 沼澤《爭鳴》
一首歌,43分鐘,可以講述多少個故事?又可以講述多少個時代呢? 《爭鳴》如一條蜿蜒前進的河,流經了很多音樂地貌。古琴並非主角,它更像個忽隱忽現的影子,穿梭在“爭鳴”的湍急與寂靜間。簫的出現,讓沼澤今天的音樂版圖更加開闊,也更加呈現出東方神韻。古琴與簫的幽靜,與電吉他的暴烈,形成了沼澤令人刻骨銘心的構圖。 《爭鳴》錄音時背景的鳥鳴,在音樂的演變過程中,竟然一次次越位、反撲,甚至成為俯覽這座王國的蒼弩之神。它們是最初的使者,也是最終的觀察者。 (邱大立)
No.4 岑寧兒《Nothing is Under Control》
雖然這張專輯被命名為《Nothing is Under Control》,但並不是一張“失控”的唱片,相反的是,它在技術處理與整體概念上,實在是太有條理了。岑寧兒和解力十足的嗓音,正是治愈這種“對付失控之無力感”的靈丹妙藥。這些歌,關於咖啡冒起泡來時的瞬間發呆,關於半夜失眠爬起來炒個蛋的藍調心情,關於靈魂伴侶被困在過往回憶中,關於在候機室等候的複雜情緒,關於揮手告別一些事一些人的刻骨傷痛……而《一秒》裡加入陳奕迅的四句獻聲,聽起來則更像是DUO Band對離世成員的集體緬懷。值得一提的是,實體碟這次的裝幀設計比上一張還要好玩,“刮刮卡”的元素遍布專輯的每個角落,有心的人,還會在某頁刮出Yoyo對最親愛的好友的一句刻骨追憶。或許,聽歌也如刮刮卡一般,慢慢聽仔細品,才能“刮”出更多未盡的弦外之音吧。 (王擊凡)
No.5 謝震廷《愛麗絲Where Are We Going? 》
謝震廷順著年末發片潮而來,撕心裂肺。論勇敢,論大膽,論挖掘,他這交出的第二張個人專輯堪稱同輩間對自己下手最兇殘的。當別人還在計較批評還在演繹怪美,他似乎已經不怕不美,用樂音談起怎樣才能好好活著,強烈的病識感唱出了近年少有的真實自白,尖銳如“讓廉價同情/誤解成傳奇”的歌詞從由老闆兼製作人蔡政勳坐鎮之專輯核心《藝術家的假期》(與《餘生》)裡穿刺而出,我寧可他在熱鬧的時節被稍稍忽略,畢竟把《愛麗絲Where Are We Going? 》當成那種好專輯,可能是對他最大的誤會。 (小樹)
No.6 小河《迴響》
相比較內容的多重和殷實,這張專輯可貴的還有形式的革新,多媒體的玩法所傳遞的前衛性蓋過了音樂本身的實驗,同時這又是一張非常“耐聽”的唱片,各種細節都很悅耳,牽引著回過頭去研究複雜的內容本身,堪稱2018年度難得的真正高級的專輯。
小河本人更喜歡把這張唱片稱之為“歌集”,儘管“迴響行動”的大眾意義還需要時間來發酵,但單純就音樂來說,《了歌》《醒世歌》《聞歌》這些曲目都值得仔細琢磨,信手拈來之間又有微言大義,很值得反复聆聽。這其中有小河本人的探索和覺悟,是他先觸動了自己,早課後吟誦,然後日久成歌。 《迴響》是小河這些年最“不做作”的一次,質樸中見覺醒。 (丁慧峰)
No.7 艾怡良《垂直活著,水平留戀著。 》
艾怡良的歌曲創作有特別的語法,旋律與歌詞皆是。除非陷入風格元素的困境,她現在正是最好的時候。面對是非不斷的社會,她的抒情方式令人嘆為觀止。專輯裡她將自己的表達提升了一個層次,從容地找到了顧左右而言它的方法。每個人都在推出或尋找價值觀,在這其中,艾怡良是尤其真摯的。她不放棄悅耳,也不落入窠臼,總在聽眾以為猜出下一句時寫出出人意料的新變化,其中蘊含的同理心和關懷絕不只是空有議題而已。這張專輯是強大個性與平易近人的結合,是磨礪珍珠的實驗室,是自我又開放的內在探索。 (Sean)
No.8 林憶蓮《0》
《0》在2018年唱片業中是個很獨特的存在——— 殿堂流行天后做了一張先鋒實驗性的藝術流行專輯。在將聲音的宏大與力量展現得淋漓盡致的《蓋亞》後,《0》探討的是輕盈與和聲的智慧。專輯彌散著氛圍氣息,與柔性電子一同鬼魅地擴散開,常石磊主導的音效編織出的幻境讓聽感遊走在新古典與節奏實驗之間。
這基本上是近年來華語流行專輯中和聲編寫最繁複、唱法最精緻的一張,在虛無漫遊的宇宙空間感中,聆聽的情緒幾乎毫無支點,兩首突然復古的搖滾把憤懣傾瀉出來,達到情緒上的平衡。專輯的意圖很明顯,不依靠砸典故勾連世事的歌詞升檔,依然通過音樂上的繁複編寫,直接將林憶蓮聲音中的神性拉向了一個在大眾眼中逼格高不可攀的飄渺宇宙。她雖為流行天后,如今做音樂的態度卻更像個獨立音樂人。 (呆若木一)
No.9 李榮浩《耳朵》
一張足以代表當下這個時代的上好流行專輯理應像李榮浩的《耳朵》一樣,有膾炙人口的話題單曲,有高要求的製作標準,還有對世道人心的貼心體察。創作者以他的複古情懷為聽者打開聆聽之門,更以他獨有的底層視角切中80、90後這一代人的青春之殤,成長之重。作為一部用心的成人另類流行(Adult Alternative Rock)作品,《耳朵》念念不忘於大時代的微細個體,它的吉他如一根線,串起了由搖滾、電子、瘋克乃至更多實驗元素綴起的那一個個小人物生活瑣憶,就像泡沫時代下的東京愛情故事一般真實、殘酷而美麗。這亦正是把流行熱度與現實深度結合起來的李榮浩可貴之處,在交口傳唱的情歌中依然直指人心。 (郵差)
No.10 Supper Moment《dal segno》
原來Supper Moment也走到了第12個年頭。累積兩年,這張記錄樂隊12年旅途點滴的《dal segno》才正式面世。專輯概念上,《dal segno》固然以樂隊初心立項,但落實到創作和製作上,則比過往專輯更見成熟。 Dal Segno是樂譜符號,選用這個發音有點難度的符號作為專輯名稱,樂隊主唱Sunny解釋當中的寓意時,把Supper Moment比作了一首歌。前10年這首歌走到了Verse 1同Chorus 1,然後見到了Dal Segno的標記,於是從Verse 2從頭再來。 《dal segno》的製作初衷,在於那份“現場感”。都知道Supper Moment的音樂和現場好燃,但他們是“燃之有物”的。不同於上一代香港獨立樂隊敲鑼打鼓抗爭吶喊,行憤世嫉俗那一套,Supper Moment的歌曲當然也會反映社會和人的現象和問題,但卻氣質溫和、聽感清新。與過往呼籲珍惜身邊人的主題相比,《dal segno》上升到一個更大的書寫視野。 (Iphen)
Thursday, January 10, 201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